陈廷骅大健康学院第三期“大健康沙龙”顺利举行—探寻“幸福的辩证法:积极心理学2.0与东方智慧”

来源:陈廷骅大健康学院发布时间:2025-10-10浏览次数:14

9月26日下午,浙江大学陈廷骅大健康学院在紫金港校区医学科研楼报告厅举办“大健康沙龙”。本期沙龙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(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)党委书记、浙江大学医学院人文精神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骆宏担任主讲嘉宾,围绕“幸福的辩证法:积极心理学2.0与东方智慧”这一主题,为陈廷骅大健康学院师生带来一场深入浅出、富有哲思的心理健康公开课。

名师引领:融合中西智慧,探寻幸福真谛

骆宏教授长期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,擅长以焦点解决短程疗法(SFBT)为基础的整合式心理健康服务。近年来,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工智能相结合,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。

讲座伊始,骆宏教授向全场抛出“健康是什么?幸福是什么?”两个问题,引发热烈讨论。有同学引用教科书定义:“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、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完好的状态”;也有同学从道家思想出发,提出“顺应自然、无为而治”的健康观;还有同学认为“幸福是每天开心快乐”。骆宏教授充分肯定多元视角,并追问:“一个人身体残疾,却积极进取考上浙大,他是健康的人吗?”通过一系列生动案例,他启发同学打破刻板印象——真正的健康不仅是身体无恙,更是心理韧性与生命活力。

幸福动词化:从“拥有”到“践行”的思维转变

沙龙高潮,骆宏教授提出“如果把幸福看作动词,该如何理解?”他指出,传统观念常把幸福视为静态“状态”,积极心理学2.0则强调幸福是可“践行”的行动,“从追求幸福的状态,转向践行幸福的行动”,把负面情绪从“静态标签”转化为“动态的心理事件”,在起伏中调适自我,在困境中寻找成长契机。

现场一位同学分享感悟:“将幸福视为动词,意味着我们要发挥内驱力,主动创造幸福,而非被动等待。”骆宏教授充分肯定并补充:“幸福不是静态拥有,而是动态实践;不是外在给予,而是内在觉醒。当我们把幸福当作行动,就能在每一个当下选择积极、选择成长、选择爱与连接。”

现场一位老师感言:“从前一直认为幸福是一个人生目标,还真没有从这个视角去思考,其实幸福是一个贯穿于一生的追求过程”

“幸福与不幸并非截然对立,而是相互依存、相互转化、动态统一。”骆宏教授的总结引发强烈共鸣,掌声经久不息。

  


学子感悟:内外兼修,做健康幸福的追求者

沙龙结束后,同学踊跃分享心得。谷雨霓同学说:“骆老师用东方智慧解读心理,强调健康与幸福需靠内驱力追求。一味沉溺消极情绪容易陷入抑郁,积极主动才是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。我们要以积极心态面对每一天,做自己内心的掌灯人。”

一位同学表示:“这场讲座仿佛及时雨,教会我在未来学习与压力中如何调适内心,保持从容与洞察。守护公众健康不仅需要专业技能,更需要一颗懂得平衡、能够感知幸福的心。”

知行合一:大健康教育助力全面成长

本期“大健康沙龙”有50多位师生参与,大家一致感慨:“幸福辩证法--积极心理学2.0与东方智慧”一课为增进师生心理健康提供了崭新的思维路径。这也是陈廷骅大健康学院迎新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,为新生提供了心理健康启蒙,帮助大家在研究生阶段伊始树立积极、健康、平衡的生活理念。学院将持续推出沙龙系列活动,助力学子在“知行合一”的求索之路上,成长为兼具专业锋芒与温暖内心的健康守护者。


文字:2025级新生 刘心宇

摄影:2025级新生 张旭菲